欄目
首頁 > 植物科學 > 課堂教學

植物生理學簡答論述題

1. 簡述細胞膜的功能。
2. 光合作用的生理意義是什麼。
3. 簡述氣孔開閉的無機離子泵學說。
4. 簡述IAA的酸生長理論。
5.說明確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標準。
1  分室作用,生化反應場所,物質運輸功能,識別與信息傳遞功能。
2 把無機物變成有機物,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放出O2保持大氣成分的平衡。
3 白天:光合 ATP增加 K離子泵打開 細胞內K離子濃度上升 細胞濃度增加 水勢下降   吸水 氣孔開放
 晚上相反
4 質膜H+ATP酶被IAA激活 細胞壁H離子濃度上升 多糖水解酶活化 纖維素等被水解 細胞鬆弛水勢降低 吸水 伸長生長
5  缺乏該元素,植物生長發育受限而不能完成生活史。
缺乏該元素,植物表現出專一病症,提供該元素可以恢複正常。
這種元素與植物代謝有直接關係,並不可由其它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補償。
 
1.外界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植物根係吸收礦質元素的?(7分)
2.糧食貯藏為什麼要降低呼吸速率?(7分)
3.比較IAA與GA的異同點)
4.試說明有機物運輸分配的規律。(7分)
5.簡述引起種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生產上如何打破種子休眠?(7分)
6.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有哪些?(7分)
7.試述光敏素與植物成花誘導的關係。(8分)                              五、論述題:(20分,每題10分)
1.論述溫度是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
2.試述目前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1).PH值(1分)
2).溫度(1分)
3).通氣狀況(3分)
4).土壤溶液濃度(2分
2.1)呼吸作用過強,消耗大量的有機物,降低了糧食的質量;(3分)
2)呼吸產生水會使貯藏種子的濕度增加;呼吸釋放的熱又使種子溫度升高,反過來促使呼吸加強;嚴重時會使種子發黴變質。(4分)
3.1) 相同點:(3.5分)
a.促進細胞的伸長生長
b.誘導單性結實
c.促進坐果
2) 不同點:(3.5分)
a.IAA誘導雌花分化,GA誘導雄花分化
b.GA對整株效果明顯,而IAA對離體器官效果明顯
c.IAA有雙重效應,而GA沒有類似效應
4.總的來說是由源到庫,植物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不同部位組成不同的源庫單位,以保證和協調植物的生長發育。(3分)
總結其運輸規律:(1)優先運往生長中心;(1分)(2)就近運輸;(1分)(3)縱向同側運輸(與輸導組織的結構有關);(1分)(4)同化物的再分配即衰老和過度組織(或器官)內的有機物可撤離以保證生長中心之需。(1分)
5.1) 引起種子休眠的原因(3.5分):種皮障礙、胚休眠、抑製物質
2) 生產上打破種子休眠方法(3.5分):機械破損、層積處理、藥劑處理
6.1)水是原生質重要組分(1分);2)水是植物體內代謝的反應物質(1分);3)水是對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1分);4)水能保持植物固有姿態(1分);5)水的理化性質為植物生命活動帶來各種有利條件(2分)。
7.光敏素的兩種類型Pr和Pfr的可逆轉化在植物成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分):當Pfr/Pr的比值高時,促進長日植物的開花(3分);當Pfr/Pr的比值低時,促進促進短日植物的開花(3分)。
五、論述題:
1.植物隻有在一定的溫度下,才能生長。(2分)溫度對植物生長也表現出溫度的三基點:最低溫度、最高溫度、最適溫度。(2分)最適溫度和協調最適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2分)溫周期現象。(2分)溫度對生理代謝的影響。(2分)
2.1)目前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4分)
①漏光損失;
②反射及透射損失;
③蒸騰損失;
④環境條件不適。
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6 分)
①增加光合麵積;
②延長光合時間;
③提高光合效率;
④減少呼吸消耗。

1.  試比較“傷流”與“吐水”有何異同?(7分)
2.試述生長、分化與發育三者之間的區別與關係?(8分)
 
六.論述題(15分)
1.試述植物種子萌發的三個階段以及各階段的代謝特點?

答1: 相同點:“傷流”與“吐水”均由根壓所引起,是植物主動吸水的兩種生理現象;“傷流”與“吐水”數量的多少均能作為判斷植物根係生理活動的強弱;
   不同點:①“傷流”由植物受傷而引起,“吐水”則是植物處於潮濕環境條件下的一種正常代謝活動;②“吐水”是通過葉緣的水孔主動溢出,“傷流”則由傷口被動流出;③“傷流”液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各種無機、有機物質和植物激素等,而“吐水”液中則無。
答2:①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數目、體積或幹重等不可逆增加的過程稱為生長(2分);②從一種同質的細胞類型轉變成形態結構和功能與原來不相同的異質細胞類型的過程成為分化(2分);③而發育則指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組織、器官或整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有序變化(2分)。④三者緊密聯係,生長是基礎,是量變;分化是質變。一般認為,發育包含了生長和發育(2分)。
 
六.論述題(15分)
答1:①吸脹吸水階段:為依賴原生質膠體吸脹作用的物理吸水階段,無論種子是否通過休眠還是有無生命力,均具有此階段(5分);②緩慢吸水階段:種子吸水受種皮的束縛,原生質的水合度達到飽和,酶促反應與呼吸作用增強,貯藏物質開始分解,胚細胞的吸水力提高(5分);③生長吸水階段:在貯藏物質加快轉化的基礎上,胚根、胚芽中的核酸、蛋白質等原生質組分合成加快,細胞吸水加強。當胚根突破種皮後,有氧呼吸增強,種子吸水與鮮重持續增加(5分)。

1、什麼叫質壁分離現象?研究質壁分離有什麼意義?(7分)
植物細胞由於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質體和細胞壁分離的現象稱為質壁分離。在剛發生質壁分離時,原生質與細胞壁之間若接若離。稱為初始質壁分離。把已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置於水勢較高的溶液和純水中,則細胞外的水分向內滲透,使液泡體積逐漸增大因而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相接觸,恢複原來的狀態,這一現象叫質壁分離複原。
研究質壁分離可以鑒定細胞的死活,活細胞的原生質層才具半透膜性質,產生質壁分離現象,而死細胞無比現象;可測定細胞水勢,在初始質壁分離時,此時細胞的滲透勢就是水勢(因為此時壓力勢為零):還可用以測定原生質透性、滲透勢及粘滯性等。

1、植物體內哪些因素決定組織中IAA的含量﹖(5分)
①IAA生物合成;②可逆不可逆地形成束縛IAA;③IAA的運輸(輸入、輸出);④IAA的酶促氧化或光氧化;⑤IAA在生理活動中的消耗。
(每小點給1分)
2、農諺講“旱長根,水長苗”是什麼意思﹖請簡述其生理原因。(5分)
該農諺是一種土壤水分供應狀況對根冠比調節的形象比喻(1)。植物地上部分生長和消耗的水分完全依靠根係供應,土壤含水量直接影響地上部分和根係的生長。一方麵,當土壤幹旱,水分不足時,根係的水分供應狀況比地上部分好,仍能較好地生長(1),而地上部分因為缺水生長受阻(1),根冠比上升,即為旱長根;另一方麵,土壤水分充足時,地上部分生長旺盛(1),消耗大量光合產物,使輸送給根係的有機物減少,削弱根係生長(1)。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則土壤通氣不良,嚴重影響根係的生長,根冠比下降,即為“水長苗”。
3、試述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10分)
①光合作用的能源;②參與光形態建成;③與一些植物的開花有關;④日照時數影響植物生長與休眠;⑤影響一些植物的種子萌發;⑥影響葉綠素的生物合成;⑦影響植物細胞的伸長生長;⑧調節氣孔開閉;⑨影響植物的向性運動、感性運動等等。
(每小點給2分,答5點以上,闡述清楚的給滿分)
4、植物休眠有何生物學意義﹖為什麼休眠器官的抗逆力較強﹖(10分)
(1)休眠的生物學意義(6分)
①概念:休眠是在植物個體發育過程中,代謝和生長處於不活躍的暫時停頓狀態(現象)(2);②單稔植物,種子休眠(1);多年生植物,芽休眠(1);③通過休眠,度過不良環境(1);保證(持)種族的繁衍(延續)(1)
(2)休眠器官抗逆力較強的原因(4分)
①貯藏物質積累(1);②原生質(由溶膠變成凝膠)含水量降低(1);③代謝水平低(1);④抗逆激素(ABA)和抗逆蛋白產生(1)。

1、NO3-進入植物之後是怎樣運輸的?在細胞的哪些部分、在什麼酶催化下還原成氨?(10分)1、植物吸收NO3-後,可以在根部或枝葉內還原,在根內及枝葉內還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環境條件而異,蒼耳根內無硝酸鹽還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過共質體中徑向運輸。即根的表皮    皮層    內皮層    中柱薄壁細胞    導管,然後再通過根流或蒸騰流從根轉運到枝葉內被還原為氨,再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質,在光合細胞內,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是在硝酸還原酶催化下,在細胞質內進行的,亞硝酸還原為氨則在亞硝酸還原酶催化下在葉綠體內進行。在農作物中,硝酸鹽在根內還原的量依下列順序遞減;大麥>向日葵>玉米>燕麥。同一植物,在硝酸鹽的供應量的不同時,其還原部位不同。例如在豌豆的枝葉及根內硝酸鹽還原的比值隨著NO3-供應量的增加而明顯升高。
2、試用化學滲透學說解釋光合電子傳遞與磷酸化相偶聯的機理。2、光合磷酸化是在光合膜上進行的,光合膜上的光係統吸收光能後,啟動電子在光合膜上傳遞。電子傳遞過程中,質子通過PQ穿梭被泵入類囊體腔內,同時水的光解也在膜內側釋放出質子,因而形成了跨膜的質子梯度差和電位差,即膜內腔電位較正而外側較負,兩者合稱為質子動力勢差(△PMF)。按照P.Mitchell的化學滲透學說,光合電子傳遞所形成的質子動力勢是光合磷酸化的動力,質子有從高濃度的內側反回到低濃度外側的趨勢,當通過偶聯因子複合物(CF1—F0)反回到外側時,釋放出的能量被偶聯因子捕獲,使ADP和無機磷形成ATP。這一學說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實驗的證實和支持。(15分)

1、  常言道:“根深葉茂”是何道理?1、根和地上部分的關係是既互相促進、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互相製約的。根係生長需要地上部分供給光合產物、生長素和維生素,而地上部分生長又需根部吸收的水分,礦物質、根部合成的多種氨基酸和細胞分裂素等,這就是兩者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一麵,所以說樹大根深、根深葉茂。但兩者又有相互矛盾、相互製約的一麵,例如過分旺盛的地上部分的生長會抑製地下部分的生長,隻有兩者的比例比較適當,才可獲得高產。在生產上,可用人工的方法加大或降低根冠比,一般說來,降低土壤含水量、增施磷鉀肥、適當減少氮肥等,都有利於加大根冠比,反之則降低根冠比。(15分)
2、試述植物耐鹽的生理基礎以及提高植物抗鹽性的途徑。植物耐鹽生理是通過細胞的滲透調節以適應已進入細胞的鹽類。有些植物(例如小麥)遇到鹽分過高時,可以吸收離子積累在細胞的液泡中,通過細胞滲透勢,水勢的降低,防止細胞脫水。在滲透調節中主要是K+的主動吸收,以 K+來調節細胞的滲透勢。有些植物是通過積累有機物調節滲透勢。如耐鹽的綠藻在高濃度的NaCl溶液中,其90%光合產物都是乙二醇,以此來調節細胞的滲透勢。
    植物耐鹽的另一種方式是消除鹽對於酶或代謝產生的毒害作用,抗鹽的植物表現在高鹽下往往抑製某些酶的活性,而活化另一些酶,特別是水解酶活性。如耐鹽的玉米在NaCl誘導下可以提高光合磷酸化作用,大麥幼苗在鹽漬條件下仍保持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由此可見,抗鹽植物在代謝上的特點是在高鹽下保持-些酶活性穩定。
植物耐鹽的第三種方式是通過代謝產物與鹽類結合,減少離子對原生質的破壞作用,例如抗鹽植物中廣泛存在的清蛋白,它可以是高親水膠體對鹽類凝固作用的抵抗力,避免原生質受電解質影響而凝固。
    提高植物抗鹽性的途徑:(1)選育抗鹽性較強的作物品種,是提高作物抗鹽性的主要途徑。(2)通過播種前鹽溶液浸種鍛煉,可提高農作物的抗鹽性。

1、簡述氣孔開閉的主要機理。(15分)1、氣孔開閉取決於保衛細胞及其相鄰細胞的水勢變化以及引起這些變化的內、外部因素,與晝夜交替有關。在適溫、供水充足的條件下,把植物從黑暗移向光照,保衛細胞的滲透勢顯著下降而吸水膨脹,導致氣孔開放。反之,當日間蒸騰過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臨時,保衛細胞因滲透勢上升,失水而縮小,導致氣孔關閉。
氣孔開閉的機理複雜,至少有以下三種假說:(1)澱粉——糖轉化學說,光照時,保衛細胞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細胞內PH值升高,促使澱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轉變為1-磷酸葡萄糖,細胞內的葡萄糖濃度高,水勢下降,副衛細胞的水進入保衛細胞,氣孔便張開。在黑暗中,則變化相反。(2)無機離子吸收學說,保衛細胞的滲透係統亦可由鉀離子(K+)所調節。光合磷酸化產生ATP。ATP使細胞質膜上的鉀-氫離子泵作功,保衛細胞便可逆著與其周圍表皮細胞之間的離子濃度差而吸收鉀離子,降低保衛細胞水勢,氣孔張開。(3)有機酸代謝學說,澱粉與蘋果酸存在著相互消長的關係。氣孔開放時,葡萄糖增加,再經過糖酵解等一係列步驟,產生蘋果酸,蘋果酸解離的H+可與表皮細胞的K+交換,蘋果酸根可平衡保衛細胞所吸入的K+。氣孔關閉時,此過程可逆轉。總之,蘋果酸與K+在氣孔開閉中起著互相配合的作用。

2、呼吸代謝的多條途徑對植物生存有何適應意義?2、植物代謝受基因的控製,而代謝(包括過程、產物等)又對基因表達具控製作用,基因在不同時空的有序即表現為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高等植物呼吸代謝的多條途徑(不同底物、呼吸途徑、呼吸鏈及末端氧化等)使其能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條件。如植物遭病菌浸染時,PPP增強,以形成植保素,木質素提高其抗病能力,又如水稻根在淹水缺氧條件下,乙醇酸氧化途徑和與氧親和力高的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強以保持根  的正常生理功能(任舉二例說明)。(10分)

2、植物的凍害主要原因是什麼?植物如何產生對低溫的抗性?這種抗性增強的可能原因是什麼?2、答:主要原因:⑴結冰傷害  細胞間結冰傷害
細胞內結冰傷害
                  ⑵蛋白質被損害
                  ⑶膜傷害
    對低溫的抗性:⑴植株含水量下降
                  ⑵呼吸減弱
                  ⑶ABA含量增多
                  ⑷生長停止,進入休眠
                  ⑸保護物質增多
    抗性增強的可能原因:⑴溫度逐漸降低是植物進入休眠的主要條件之一。
        ⑵光照長短  短日照促進休眠
                    長日照阻止休眠
        ⑶光照強度  秋季光照強、抗寒力強
                    秋季光照弱、抗寒力弱
        ⑷土壤含水量  多、抗寒力差
                      不要過多,提高抗寒性
        ⑸土壤營養元素  充足,增強抗寒性
                        缺乏,抗寒力降低

3、試述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係。3、答:⑴光合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與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是相同的。這兩種物質在光合和呼吸中共用。
     ⑵光合作用的碳循環與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徑基本上是正反反應的關係。它們的中間產物同樣是C3、C4、C5、C6、C7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有許多糖類(中間產物)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⑶光合釋放的O2可供呼吸利用,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亦能為光合作用所同化。

2. 根據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徑的不同,可以將高等植物分為哪三個類群?2. 根據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徑的不同,可以將高等植物區分為三個類群,即C3途徑(卡爾文循環或光合碳循環)、C4—二羧酸途徑及景天酸代謝途徑。
C3途徑是光合碳循環的基本途徑,CO2的接受體為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兩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
C4途徑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發現的另一代謝途徑。CO2與PEP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進而形成蘋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謝途徑又稱CAM途徑。光合器官為肉質或多漿的葉片,有的退化為莖或葉柄。其特點是氣孔晝閉夜開。夜晚孔開放時,CO2進入葉肉細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將CO2與PEP羧化為草酰乙酸,還原成蘋果酸,貯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脫羧參與卡爾文循環。
 
3. 種子萌發過程中有哪些生理生化變化?3.  (1)  種子的吸水:
      三個階段:急劇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現出快、慢、快的特點。
  (2)呼吸作用的變化和酶的形成
    1)呼吸的變化
    在胚根突出種皮之前,種子的呼吸主要是無氧呼吸,在胚根長出之後,便以有氧呼吸為主了。
   2)酶的形成:
   萌發種子中酶的來源有兩種:
A. 從已經存在的束縛態的酶釋放或活化而來;支鏈澱粉葡萄糖苷酶。
B. 通過蛋白質合成而形成的新酶。a-澱粉酶。
   (3)  有機物的轉變
     種子中貯存著大量的有機物,主要有澱粉、脂肪和蛋白質,萌發時,他們被分解,分解產物參與種子的代謝活動。
 
4. .試述花發育時決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型的主要要點?4. ABC模型理論的主要要點是:正常花的四輪結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
成是由A、B、C三類基因所控製的。A、AB、B、C這三類基因的4種組合分別控製4輪花器官的發生,如果其中1個基因失活則形成突變體。人們把控製花結構的基因按功能劃分為A、B,C3類,即為ABA模型。
六、論述題:12分
簡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 答:呼吸作用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為植物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除綠色細胞可直接從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外,其它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都依賴於呼吸作用。呼吸過程中有機物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一部分以ATP形式暫貯存起來,以隨時滿足各種生理活動對能量的需要;另一部分能量則轉變為熱能散失,以維持植物體溫,促進代謝,保證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傳粉、受精等生理過程的正常進行。
 (2)中間產物為合成作用提供原料:呼吸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能形成許多中間產物,其中的一部分用作合成多種重要有機物質的原料。呼吸作用在植物體內的碳、氮和脂肪等物質代謝活動中起著樞紐作用。
(3)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麵有著重要作用:植物受傷或受到病菌侵染時,呼吸作用的一些中間產物可轉化為能殺菌的植保素,以消除入侵病菌分泌物中的毒性。旺盛的呼吸還可加速細胞木質化或栓質化,促進傷口愈合。

3. 光呼吸有何生理意義?3.   答:① 回收碳素。通過C2碳氧化環可回收乙醇酸中3/4的碳(2個乙醇酸轉化1個PGA,釋放1個CO2)。② 維持C3光合碳還原循環的運轉。在葉片氣孔關閉或外界CO2濃度低時,光呼吸釋放的CO2能被C3途徑再利用,以維持光合碳還原環的運轉。③ 防止強光對光合機構的破壞作用。在強光下,光反應中形成的同化力會超過CO2同化的需要,從而使葉綠體中NADPH/NADP、ATP/ADP的比值增高。同時由光激發的高能電子會傳遞給O2,形成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會對光合膜、光合器有傷害作用,而光呼吸可消耗同化力與高能電子,降低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形成,從而保護葉綠體,免除或減少強光對光合機構的破壞。
4. 什麼叫次生植物物質?它們在植物生命活動和人類經濟生活中有何意義?4. 答:由植物初級代謝產物如糖脂肪和氨基酸等衍生的物質如藻類、酸類、生物堿等稱為次生物質;它們貯藏於液泡和細胞壁中,一般為代謝的終產物,一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無直接關係;但某些次生物是植物必需的如植物激素,葉綠素類胡蘿卜素、花色素、木質素等,使植物具一定的色香味,以吸引昆蟲或動物來幫助傳粉,利於種的繁衍,有些有禦防天敵的作用,某些次生物質是重要的藥物和工業原料如  酸等。
 
六、論述題:12分
NO3-進入植物之後是怎樣運輸的?在細胞的哪些部分、在什麼酶催化下還原成氨?答:    植物吸收NO3-後,可以在根部或枝葉內還原,在根內及枝葉內還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環境條件而異,蒼耳根內無硝酸鹽還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過共質體中徑向運輸。即根的表皮    皮層    內皮層    中柱薄壁細胞    導管,然後再通過根流或蒸騰流從根轉運到枝葉內被還原為氨,再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質,在光合細胞內,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是在硝酸還原酶催化下,在細胞質內進行的,亞硝酸還原為氨則在亞硝酸還原酶催化下在葉綠體內進行。在農作物中,硝酸鹽在根內還原的量依下列順序遞減;大麥>向日葵>玉米>燕麥。同一植物,在硝酸鹽的供應量的不同時,其還原部位不同。

1. 簡述植物葉片水勢的日變化(8分)
2. 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簡述生物固氮的機理。(12分)
3. 根據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徑的不同,可以將高等植物分為1. 答:(1)葉片水勢隨一天中的光照及溫度的變化而變化。(2)從黎明到中午,在光強及溫度逐漸增加的同時,葉片失水量逐漸增多,水勢亦相應降低;(3)從下午至傍晚,隨光照減弱和溫度逐漸降低,葉片的失水量減少,葉水勢逐漸增高;(4)夜間黑暗條件下,溫度較低,葉片水勢保持較高水平。
2. 答:固氮酶的特性:(1)由Fe-蛋白和Mo-Fe-蛋白組成,兩部分同時存在才有活性。(2)對氧很敏感,氧分壓稍高就會抑製固氮酶的固氮作用,隻有在很低的氧化還原電位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固氮過程。(3)具有對多種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產物。NH3的積累會抑製固氮酶的活性。
生物固氮的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固氮是一個還原過程,要有還原劑提供電子,還原一分子N2為兩分子NH3,需要6個電子和6個H+。在各種固氮微生物中,主要電子供體有丙酮酸、NADH、NADPH、H2,電子載體有鐵氧還蛋白(Fd)、黃素氧還蛋白(Fld)等。(2)固氮過程需要能量。由於N2具有鍵能很高的三價鍵(N≡N),要打開它需要很大的能量。大約每傳遞兩個電子需4—5個ATP,整個過程至少要12—15個ATP。(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氮素還原成氨。
3.   答:根據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徑的不同,可以將高等植物區分為三個類群,即C3途徑(卡爾文循環或光合碳循環)、C4—二羧酸途徑及景天酸代謝途徑。
C3途徑是光合碳循環的基本途徑,CO2的接受體為RuBp,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兩分子三碳化合物3-PGA。
C4途徑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玉米、甘蔗、高梁等作物上發現的另一代謝途徑。CO2與PEP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進而形成蘋果酸或天冬氨酸等四碳化合物。
景天酸代謝途徑又稱CAM途徑。光合器官為肉質或多漿的葉片,有的退化為莖或葉柄。其特點是氣孔晝閉夜開。夜晚孔開放時,CO2進入葉肉細胞,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將CO2與PEP羧化為草酰乙酸,還原成蘋果酸,貯藏在液泡中。白天光照下再脫羧參與卡爾文循環
哪三個類群?(13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