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可愛的腰果
通常大家對於植物果實的印象主要分為兩種,即有果肉的“肉果”和沒果肉的“幹果”,但是在版納植物園的能源園中,還有一種奇趣可愛的植物竟然可以將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果實集於一身,上部梨形的果實肥厚多汁,下部腎形的小果堅硬,這便是大家非常熟悉又陌生的熱帶果樹——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ie L.)。
腰果為漆樹科腰果屬常綠喬木,是熱帶重要的幹果和油料樹種,原產巴西東北部。花黃色,雜性,圓錐花序,多分枝,排列成傘房狀。果實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由花托發育膨大而成,形狀如梨,但並不是由子房發育而來,因此是“假果”。下部是著生於花托之上的一個彎月形狀小果實,這才是其真正的果實,因形狀如人的腎髒,故被命名為腰果。我們平常吃的腰果仁就是這一部分剝殼後的種仁,與核桃、扁桃和榛子並列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幹果仁。
腰果可謂全身是寶,按其組成結構可分為腰果梨、腰果仁、腰果殼及腰果皮4部分。腰果梨柔軟多汁,可作為水果鮮食,也可用於釀酒,製作果汁、果凍、米錢和泡菜等。腰果仁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又健康。除此之外,腰果仁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營養元素,可用於製作巧克力、點心和蜜餞等食品,風味香美。腰果殼富含殼液(占腰果質量45%左右),腰果殼油是一種幹性油可用於製作高級油漆和彩色膠卷的著色劑,腰果殼粉可用作優質製動襯片、橡膠填充劑和海底電纜絕緣材料等。
腰果適應性極強,是喜溫暖、強光照的熱帶樹種,對土壤要求不高且耐幹旱貧瘠,具有一定抗風能力,但不耐寒,在生長期內要求有較高的積溫。在我國,腰果有60多年的引種栽培曆史,以海南和雲南西雙版納為主要的栽培地區,但因各方麵的原因,我國的腰果產量及加工技術還比較低,腰果的消費主要靠進口。版納植物園自建園之初就有對腰果的引種栽培,種源地有印度、古巴、緬甸、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和地區,這些種源地的腰果在版納園內均能開花和結果,可作為一種潛在的經濟作物加以研究和推廣。
腰果的外觀、花序、上部果托縱剖、下部果實縱剖
掛在枝頭的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