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君別亂食,雞母珠“相思豆”物有劇毒
今天是七夕,因賭氣吞下58顆“相思豆”的孫先生已在ICU度過兩天。前天下午4點,經過多科醫生6個小時的搶救,48歲的孫先生成功獲救,醫生從他的胃和小腸取出58顆已經腫脹的“相思豆”,其學名“雞母珠”,這是一種種子含有劇毒的豆科植物,0.5毫克即可斃命,被民間列為“世界上毒性最強植物的前五名”。也就是說,這58顆雞母珠,隻要有一顆在孫先生胃裏破裂,他就會毒發身亡。
男子一賭氣吞下58顆“要命豆”
“你走你走,不要你管……”前天上午10點,家住後湖的孫先生被老婆強行送到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急救時,還當著醫護人員的麵跟老婆爭執不休。急診科醫生一聽嚇了一跳,原來上周六晚上,孫先生因為一點瑣事和老婆吵架,一氣之下吞下一大把從網上買的雞母珠。
這種被稱為“相思豆”的雞母珠,紅黑分明,顏色豔麗好看,通常用來做手鏈或者掛飾。“他不知道這種豆子有毒,隻是想嚇唬我。”昨天,孫先生的妻子邊抽泣邊說,老公覺得相思豆好看,買了一串回來當飾品,沒想到會一時衝動吞下去。“我第二天上午上網一查,雞母珠有毒,馬上打了120。”
可當時沒有任何症狀的孫先生並不“領情”,認為老婆在嚇他,不願就醫。麵對醫生的詢問,他也不願多言。孫先生的老婆給醫生看了看吞剩下的豆子,該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隻看了一眼就斷定:雞母珠,有劇毒。
隻要有一顆體內破裂便可斃命
“孫先生被送來時沒出現症狀是因為相思豆在胃裏還沒破裂。”艾芬說,相思豆的中文學名叫雞母珠,其毒性主要集中在籽裏,雖然有堅硬的外殼包裹,可一旦外殼破裂毒性釋放,孫先生隨時有生命危險。
該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孫聖斌告訴記者,相思豆在孫先生胃液的浸泡下已經腫脹,外殼有破裂的危險。如果此時用異物鉗取出,一旦異物鉗弄破雞母珠的外殼,毒素就會釋放。最終,經過一小時的手術,胃腸外科主任張濤在孫先生胃底處取出56顆雞母珠,從小腸中取出2顆。
盡管雞母珠已經全部取出。但由於泡在胃裏太久,有些雞母珠外殼已經脫落,擔心患者還是吸收了毒素,孫先生被轉到重症監護室進行血液灌流治療。
和唐詩中的“紅豆”不是一回事
在一些旅遊景點,也時常能見到這種用雞母珠串成的相思豆。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很多小店都在兜售同樣的相思豆,一串項鏈便宜的十幾元,貴的可以賣到100-200元,每到情人節、七夕節賣得不錯。
“雞母珠屬於相思豆屬的一種有毒植物。”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植物專家徐文斌告訴記者,雞母珠除了叫相思豆外,還叫相思子、美人豆,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一帶。
全世界的相思豆屬植物約有12種,在我國分布有四種,其中雞母珠最為常見。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外觀和普通綠豆的大小相仿,2/3處是鮮豔的紅色,根部1/3處是黑色。
市一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鄧體英說,雞母珠的種子含多種毒性蛋白,有強烈毒性,0.5毫克就能致命。由於外殼非常堅硬,作為配飾日常接觸不會中毒,如果整吞在體內沒有破裂也不會中毒,但如果咀嚼後再吞,半顆就能要命。
“‘紅豆生南國’中的‘紅豆’不是指的雞母珠。”鄧體英告訴記者,王維詩中的“紅豆”其實叫“海紅豆”,雖然也屬於豆科,別稱也叫“相思豆”,但它屬於“海紅豆屬”,種子全紅,多見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這種豆子含微毒,也不能食用。
鄧體英提醒,除了可以食用的農作物“紅豆”,作為裝飾品和中藥材的“雞母珠”和“海紅豆”最好都放置幼兒無法觸及的地方。
(原載於《武漢晚報》2016-8-9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