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首頁 > 植物科學 > 植物學家

張籍香:一生苦戀植物園

 日前,中國農業出版社的編輯審定了一份特殊的書稿,這是一位79歲的老教授在整理她16年來記下的萬餘張小卡片後,編著的《熱帶植物名錄》。與其說編輯們驚訝於老教授對熱帶植物研究的執著與卓見,不如說被那字裏行間滲透出來的對事業的眷眷戀情而動容。循著線索,3月初,記者采訪了這位老教授,她叫張籍香,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興隆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1955年,她從華南農業大學園藝係畢業後,分配在廣州的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工作,為了深入基層,便主動要求調到海南興隆農場,後來興隆有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興隆植物研究所,張籍香在海南一呆就是56年。幾十年來,張籍香的研究涉及海南10多種主要熱帶作物,而胡椒和咖啡更是幾乎畢其一生的研究課題。海南盛產胡椒,但千百年來胡椒瘟病令海南農民束手無策。從大學時候起,張籍香就開始關注這項研究。可惜文革中被迫中斷。1980年她的《胡椒瘟病綜合防治研究》通過鑒定終獲成功,一舉獲農墾部科技二等獎,她的這一成果被迅速推廣到生產中,使胡椒病區的死株率由原來的5%下降到0.12%—0.4%。

  咖啡是海南熱作的另一拳頭產品。1990年,張籍香主持完成了國家七五攻關課題“海南島咖啡種質資源考察”的研究,之後又完成了“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主要性狀鑒定評價”的研究,分別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三等獎。而“中粒咖啡栽培技術”是張籍香另一個研究了近40年的項目。由於種子變異,海南中粒咖啡產量越來越低,1987年全島種植麵積不足4萬畝。通過張籍香對其進行優質無性繁殖,從1994年起,中粒咖啡畝產猛增到240公斤,據不完全了解,現海南中粒咖啡種植麵積已達23萬畝。至此,張籍香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研究。

  在事業上,張籍香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可在婚姻上她卻一片空白。“不能不承認,在這方麵我是低能,我把感情一股腦地倒給熱帶植物了。盡管孤身一人,但我從不寂寞,我的生命長在植物園,我的幸福種在植物園”。張籍香坦言。原來,從1995年退休後,張籍香始終沒離崗,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的話說“她可是咱院一個寶”。張籍香自己找了四種義工活:承擔起培訓植物研究所講解員的任務;搜集整理植物研究所每種植物的信息資料;定期下承包點,負責指導農戶;按時到研究所谘詢室“坐診”,解答遊客谘詢。張籍香16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作著義工,將心血播灑在她熱愛的土地上。近兩年,她覺得自己年事已高,便埋頭整理了自己從1995年以來,對植物研究所二千多種熱帶植物記錄的近萬張小卡片,按照熱帶植物的分類對其原產地、特性、用途作了歸納說明。特別是通過查書、谘詢、上網等手段將國內外有關對熱帶植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入在小卡片中。為了獲得權威人士的認可,張籍香在前年年初將她編著成書的《熱帶植物名錄》拿到海南師範大學熱帶植物學教授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鍾義那審定,本來鍾義教授要為這本書作序,可誰想老人家不幸過世了,鍾義教授的兒子,現海南師範大學植物科學院副教授鍾瓊芯深深為父輩兩位老人的敬業精神所打動,欣然為此書寫了序言。

  采訪結束時,張籍香老人得知記者要回海口,竟然顯現出孩童般的笑意,不好意思地說,能不能帶她一起回,因為她好長時間不曾來這個省會城市了。(記者 魏月蘅 王曉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