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潘瑞熾辭世 主編的教材使用半世紀
潘瑞熾
1947年留影
數度再版的植物生理學》
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潘瑞熾辭世
育人半世紀 三千桃李
畢生愛芳華 一縷蘭魂
華南師範大學植物生理學奠基人之一
主編的《植物生理學》教材使用半世紀
4月1日,著名植物生理學家、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潘瑞熾因病逝世,享年90歲。在此之前,學生們正在為他籌備90華誕慶典。
潘先生從教50餘載,其中40多年在華南師範大學度過。他生前一直掛念著《植物生理學》的出版,病中仍在為之做細小修改,這份教材下月即將麵世。潘瑞熾教授的告別儀式定於4月8日下午3時在廣州殯儀館白雲廳舉行。
人物簡介
我國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共黨員。生於1923年5月,順德人。華南師範大學教授,2001年9月退休。出版《國蘭生理》、《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等著作10部。研究領域涉及植物生長物質、蘭花生理、作物生理和光生物學等方麵。
3月25日,因右腿動脈堵塞,潘瑞熾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病情雖已相當嚴重,但他心頭仍在掛念著《植物生理學》第七版的修訂。《植物生理學》是新中國的首部植物生理學專著,他是貫穿始終的作者。這本1958年問世的教材,已先後出版8次,是我國使用最廣泛、出版年代最長、發行量最大的植物生理學教材,現在仍是高校植物學專業的主要參考書之一。“我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此書也是植物學生理學課程的主要參考書,受益匪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教授表示。
病中仍夢係教材修改
王小菁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是潘瑞熾的學生。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在老師住院期間每次探望,都被囑咐有關《植物生理學》第七版的修訂工作,“有一次,我們甚至還聽到潘老師說夢話,不停地念叨著‘那個圖要改’”。
對於華南師範大學來說,潘瑞熾帶給它的遠遠不止一本教材。潘瑞熾曾擔任華師生物係係主任,創建該校首個理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創建第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成為華師生命學科發展的奠基人之一。
他畢生從事植物生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可謂桃李滿天下,培養學生3000餘人,很多人已是自己所在領域骨幹。華師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就有10多位曾是他的學生。85歲生日時,學生們為他編輯《蘭之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祝福。
工作嚴謹死摳每個標點
“記得做畢業論文那會,潘老師要求極為嚴格,文章必須邏輯清晰,圖表必須規範清楚,還有文字必須簡潔幹淨”,談起潘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潘瑞熾的學生、華師生科院教授王小菁感觸頗深,“就連畢業論文裏用錯的標點符號,潘老師都會一個個的標注出來”,為了修改這些標點符號,王小菁“熬了通宵”。
工作中,潘先生對弟子也是十分嚴謹。“畢業前那個學期,潘老師要我拍份電報催促因急事回家的同學歸校,我就在電報中使用了幾個廣州方言,潘老師過目後當即指正。”學生鄭先念感慨,“潘老師嚴謹規範的作風,讓我受益終生”。
生活
紙張用盡正反麵
生活中的先生,秉持“一切從簡”。一件簡單的白襯衫,是先生習慣的穿著。飲食簡單清淡,“早上麥片、中午麵包、晚上白粥”。談起先生的節約簡樸,王小菁還憶起了一個小插曲,“一次,潘老師看著實驗室垃圾筐裏隻用了一麵的A4紙,特意囑咐我們紙張正反麵都得用完,不能浪費。”
原本下個月就是潘瑞熾90歲生日,多位學生提議要幫老師慶祝壽辰,同時慶賀教材第七版的問世,老師對此也充滿期待。如今,老師卻“爽約”了。
愛好
獨愛蘭花與足球
廣東是栽培墨蘭最普遍的省份之一。先生經過近十年研究,探明墨蘭對水分和氮、磷、鉀的要求,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和飽和點等,為墨蘭合理栽培提供根據。該工作榮獲1995年廣東省自然科學進步獎三等獎。蘭花恰恰是他的最愛。
“潘老師在生活上是很簡單的一個人,愛好除了蘭花,就是足球。”王小菁向記者介紹,潘瑞熾先生在浙江大學求學期間,曾經是校足球隊的隊員,“他很喜歡運動,甚至就連在住院期間,還向護士問起廣東宏遠籃球隊的戰績。” 文/章程、徐靜 通訊員李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