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濕地資源概況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長江沿境北而過,境內長151.9公裏。全省屬中亞熱帶氣候帶,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地貌豐富,地質曆史古老,林業用地麵積占全省國土總麵積的63%,森林覆蓋率高達59.7%。豐富的水熱資源和特殊的氣候地理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同緯度地區極少數森林和濕地生態係統保存完好的區域之一。
江西省境內水係分水嶺與行政區劃分界線大致相同,境內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水係及2400多條中小河流總長度約18,400公裏,絕大多數彙入鄱陽湖後經湖口注入長江,形成獨立完整鄱陽湖水係,流域總麵積162225 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麵積的97%。全省平均水資源總量1422.4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占全國5.4%。經鄱陽湖注入長江的多年平均水量1420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河入海水量的總和。全省主要河流和鄱陽湖水質基本良好,達到國家Ⅱ類標準。截止目前,鄱陽湖區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5個,麵積15.6萬公頃。
江西省的濕地資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濕地麵積大
全省各類濕地共365.17萬公頃,占國土麵積21.87%,其中水域麵積164.74萬公頃,占國土麵積9.8%;天然濕地麵積為116.61萬公頃,占國土麵積6.9%。麵積大於10平方公裏的淡水湖約44萬公頃,約占全國同類湖泊的15%。境內鄱陽湖是長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1998年湖口水位22.58米時,湖麵達4066平方公裏。
2、濕地類型多
按國際《濕地公約》的分類係統,江西有23種類型的濕地,包括了除鹹水湖和荒原濕地外的內陸濕地的所有類型。其中天然濕地14種,人工濕地9種。
3、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
全省有濕地高等植物705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批)的有12種,如中華水韭、普通野生稻等,其中分布於東鄉縣的普通野生稻是世界上分布緯度最北的野生稻;濕地脊椎動物636種,其中哺乳類17種,濕地鳥類332種,兩棲類40種,爬行動物44種,淡水魚類203種。濕地動物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6種,其中Ⅰ級13種,Ⅱ級53種。其中鳥類53種,如白鶴、白頭鶴、白枕鶴、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哺乳動物7種,如白鰭豚、江豚等;魚類3種,如中華鱘等;兩棲類3種,如大鯢、虎紋蛙等。以鄱陽湖珍稀水禽為主的江西濕地生物多樣性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據統計,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達到全球越冬白鶴總數的95%以上,2004年達到3954隻。近兩年白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4種鶴的總數均在7000隻左右;東方白鸛在2500隻左右,數量超過國際鳥類組織統計的總數。這些在鄱陽湖越冬的珍禽種群數量都超過該種珍禽全球數量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候鳥王國”。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早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7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